第九十八章 张家往事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jyx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    柴雨晴重生后对旁人的事关之甚少。

    事实上,上辈子她也不参与乡间的是是非非。

    张家是隔壁邻居,和自己家一样只有两个女儿,大姐属于招赘回来的。

    生了一个女儿丢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,夫妻俩都出去找工了。

    他们修楼房好像是一九九五年的事。

    九五年!

    柴雨晴吓了一跳,这一年的张家好像出过不少的事。

    “雨晴放假了啊。”张大娘看着柴雨晴热情的招呼道:“你们当老师就是好,不像她们打工的,几年都回来不到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大姐出去打工有两年没回来了吧?”看着勤劳的张大娘柴雨晴心里堵得慌。

    “三年了。”张大娘道:“厂里每年只能请十天假,坐火车一来一去都是三四天时间,车费就要好几百跑一趟都是浪费钱。”

    “也是啊。”柴雨晴还能说什么呢,这个时代的人都将钱看得那么重要。

    不对,是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将钱看得比命重要。

    看着跟在张大娘身后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子,柴雨晴还是忍不住劝说道。

    “大姐其实可以回来看看家里看看孩子。”柴雨晴道:“钱是挣不完的,慢慢挣。”

    “回来不了,家里的房子你也看见了,都要垮了,开了年就要拆了修,要不少的钱呢。”张大娘摇头叹息:“到处都要钱,挣的也不够用。”

    柴雨晴还能说什么呢。

    她只能盼着有些事随着她的重生不再出现。

    而且,这种事还真的是连预防都没办法预防,提醒就纯粹的找骂。

    现在过年和八几年的过过完全不样。

    现在孩子们荷包里不再揣沙葫豆,而是瓜子花香糖。

    花花绿绿的糖纸看着就知道经济好了起来了。

    正月初八,张家很热闹拆旧建新房。

    柴雨晴看着这种热闹有点惚,怎么看都和上辈子一样。

    这两年,村上的人越来越多修房子的了,大大小小的楼房一天天的立了起来。

    南下打工也成了最常见的现象,那是村民们经济的主要来源。

    柴雨晴有点搞不明白,明明自己家在种树在喂猪,为什么这些村民不跟着学一学呢。

    “她们觉得喂猪一样本钱二要担分享。”万氏叹息一声:“不如打工简单,每个月都有工资关。”

    好吧,安于现状趋于平淡,永远都只能平平稳稳的走,不会大富大贵,当然,也不会大起大落。

    “雨晴啊,咱家那些黄桷树长一人多高了,你说能卖钱?”柴满山看着猪圈外面的树有些都串在房顶上大有生根发芽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“明天我就去问问。”要卖树得找刘建国。

    “要,肯定要。”刘建国道:“得看树的大小,这样吧,我找一个车,改天下乡去挖。”

    张家的房子修得差不多的时候,柴家就开始了请人挖树。

    一大片的黄桷树,大的都有大碗这么粗了,小的也有锄把那么大。

    “大的五十,小的二十,中间的三十五。”黄桷树按株来算,最后算下来一共卖了一万零一百五十五元钱。

    请了两个人帮忙挖开了一百五十五的工钱。

    刘建国临走之前还交待柴家兄弟可以继续种植。

    “这算是纯利润吗?”柴满柱倒觉得挺好的,就是花了一点人工就收入了这么多。

    “好几年了呢,一万块不算多。”柴满山摇头道:“这树不值钱,我听刘主任说铁树、桂花树值钱,只不过我们家种的太少了。”桂花树当年扦插的现在也才长到半人高:“种树没有喂猪赚钱。”

    柴雨晴听了笑了,老爸没想过喂猪有风险。

    能有什么风险?

    紧接着就出现了麻烦。

    快要满双月的仔猪崽,四十斤左右一个个的,一连死了好几个,万氏都气得不得了。

    “怎么办,雨晴,我按你说的办法洒了生石灰粉了,还是在死。”柴满山也坐不住了:“我们猪圈里还有一百多头呢,这要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马上隔开喂养。”柴雨晴知道这是猪瘟的前兆,老爸和幺叔自学的那点本事不够用了:“再去找一个专门的兽医来治一下。”

    柴满山立即去请了兽医。

    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,兽医没有看出猪瘟病。

    “你们喂了饲料?”兽医最后看了一眼猪圈。

    对啊,一直都在添加着喂。

    “可能是比例不对。”兽医道:“吃了长得快,但吃多了就得适得其反了,会收本钱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柴满山和柴满柱都吓了一跳,之后给小猪崽喂养的时候都精细到了两,生怕喂多了。

    这后仔猪崽也没有再出现过死亡的事了。

    卖饲料添加剂的店铺在镇上开了好几家,猪的春天就该来了。

    “大猪小猪,快来敞开肚皮整噢”那广告打得特别响,柴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