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 第一餐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jyx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,还是杀鱼,都比他们利索,一看就是熟手练家子,几人不得不信。

    汪振东是这里的头儿,他就说:“行!”

    鱼骨架大,大概半小时就熬出味儿来。这半小时杜春分也没闲着,把鱼肉切成片。

    这里虽说是食堂,杜春分也没敷衍。瞧着时间还早,鱼肉慢慢慢慢的切。

    徐广富本来在旁边切豆腐,看到她切软软的鱼肉跟切厚实的猪肉似的眼睛都直了。

    杜春分让他找个滤网把鱼骨捞出来。

    徐广富当真把她当大厨,毫不犹豫地立马去干,“杜师傅,这骨头上好像还有点肉,不能扔吧?”

    “哪能扔。”

    徐广富松了一口气,真怕她在饭店大手大脚习惯了,“那放哪儿?”

    厨房里有两口大锅一个大烤炉。汪振东就把那烤炉上的水壶拿掉换成大锅,然后在上面放屉子蒸红薯和小土豆。

    两口大锅他用不着,一口煮了鱼汤,另一口还闲着。

    杜春分就让徐广富往空锅里加大半锅水,煮了半小时的鱼骨放里面继续煮。

    徐广富怀疑:“这还有鱼味吗?”

    杜春分:“先煮着,骨头里面应该还没煮烂。要是没味儿,回头就加两瓢煮好的鱼汤。这锅汤开就下豆腐和白菜,然后盛出来放保温桶里,我炒醋溜土豆丝。”

    徐广富眼中一亮:“这可比清水豆腐汤好喝。”

    杜春分笑道:“别说这么多鱼骨头熬的汤,就算只放半条鱼,也比清水有味儿。对了,平均几天吃一次鱼,几天吃一次猪肉?”

    徐广富一边添水一边说:“赶上猪出栏,一周一次。像现在天冷,得十天一次。主要是我们还得留着定量买肥猪肉熬油。杜师傅,您以前呢?”

    杜春分:“跟这儿差不多。没猪肉也没鱼的时候,总不能几个菜全是素吧?”

    徐广富连连摇头:“那不能。咱们这儿是学校食堂。天天让孩子吃素,拿啥长个啊。一个个都跟小鬼子似的,以后拿啥保家卫国。再苦也不能苦孩子。”

    杜春分想一下:“鸡?”

    汪振东接道:“鸡鸭鹅轮着来。哪个多哪个便宜买哪个。杜师傅,这几样你以前应该经常做吧?”

    杜春分:“小鸡炖蘑菇,香菇炖老鸭,铁锅炖大鹅。你们是这么吃吗?”

    几人很是意外她张口就来。

    徐广富忍不住问:“饭店也这么吃?”

    杜春分笑道:“饭店得多少人才能吃完一只大鹅。我根据宁阳人的口味猜的。”顿了顿,“主要还是你刚才弄酸菜的时候,我看到那角落的麻袋里面全是干货。”

    刚才杜春分一直在切鱼片。

    徐广富还以为她心无旁骛,“那咱们明儿就吃小鸡炖蘑菇?”说完这句就看汪振东。

    汪振东:“别买太多。花冒了后勤那边我也不好交代。”

    杜春分笑道:“到时候你们就说我杜春分亲自掌勺。本不打算在食堂吃的人肯定都想来尝尝。”

    汪振东不禁眨了眨眼睛,怀疑自己听错了。她知道这话什么意思吗?

    杜春分挑眉:“不信?她们要是不信,你们就说杜局的闺女。”

    几人也不是整天呆在食堂。

    下午一点左右学生吃好饭,他们两点左右几乎能全部收拾好。晚饭简单,疙瘩汤、窝头和一个素菜。四点准备也来得及。这期间通常会出去透透气。

    这些日子没少听带着孩子在大院里玩的家庭妇女们“杜局、杜局”的说。

    合着那个“杜”跟这个“杜”是同一个杜啊。

    徐广富好奇:“杜师傅,您父亲是宁阳的那个杜局?”

    杜春分轻微“嗯”一声,头也不抬地继续切鱼片。

    徐广富不禁问:“真是?那,那您咋,咋是厨师啊?”

    爹那么厉害,至少也该是个公职人员吧。

    这事没法跟他们解释。

    杜春分想一下,道:“我比很多长征途中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孩子幸运多了。”

    国家成立后,很多军人以及情报人员就转去公安局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举国皆知。

    几人虽然在食堂,那也是部队后勤人员之一。更何况以前在炊事班干过。对于革命历史清楚的不能再清楚。

    杜春分此话一出几人就明白杜局是老革命。谁都不好再问。怕问到她的伤心事。

    食堂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凝重。

    汪振东为了缓解这种压抑,问道:“杜师傅,有鱼肉、有豆腐汤、有醋溜土豆丝,还缺一个菜,你看是不是炖个萝卜?”

    杜春分:“炒萝卜丝吧。你把需要的萝卜洗洗,等一下我切。”

    汪振东提醒她:“萝卜丝油少了可不好吃。”

    杜春分:“明儿炖小鸡不需要放油。实在不够,连吃三天鱼也就补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汪振东下意识问:“三天酸菜鱼?”

    “哪能啊。”杜春分笑着摇了摇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