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(1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jyx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    胤礽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有多厉害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拥有现代三观和先知视角的人,他做到这些事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就像是背了九九表后会做加减乘除,只是小学学力而已。

    比起他这个已经跳出时代桎梏的人,在这个时代中拥有先知视角的人,才最为伟大和可贵。而推动世界的人,一定是这样的“原住民”。

    身为满清的封建帝王,却能看到在泥土里打滚的普通黎民,希望民族融合,希望大清能走上世界霸主舞台的康熙;

    身为士林阶层,完成帝师梦想,却仍旧向往一个“无帝王时代”的唐甄;

    睁眼看世界,放弃国内优渥生活和在朝中的地位,悍然踏上古时“一人灭一国”外交官道路的陈廷敬;

    反对衍圣公,反对神化历代大儒,想要复“强儒盛世”的孔家族人;

    还有带着海军满世界跑的常泰,以女子之身带领大清科学院的李彤……

    以及已经七十六岁,却因为求知欲,而要踏上环游世界巨船,置生死于不顾的顾炎武顾先生。

    顾炎武曾是理学大家。

    因为山河凋零,他砸碎自己的三观,开始寻找新的儒学道路;

    顾炎武曾经积极反清。

    见到黎民惨状后,他心知战乱民苦,虽自己要为前明“守孝”,但精心培养外甥,希望外甥能为扭转暴清而尽一份力;

    顾炎武尊行王道,希望君主为道德圣君,堂堂正正。

    但胤礽和唐甄给他看到了华夏之外的世界,告诉他有些事迫在眉睫,没有时间堂堂正正时,他也愿焚尽残躯,亲眼去看,亲身去体会,亲自得出结论。

    这是顾炎武第几次主动砸碎自己的信念、自己的三观?

    破而后立说着容易,有多少人能做到。

    胤礽只知道,他肯定很难做到。

    亲自帮顾炎武打点之后,胤礽在南京停留了一段时间,想送顾炎武上船。

    康熙得知此事后叹了口气,同意胤礽留在南京。

    胤禔也想留下,被康熙招呼着几个侍卫架走。

    康熙担心,胤禔留下后会拎着他砂锅大的拳头去暴揍七旬老人,给大清皇室的声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。

    胤礽隐藏身份改头换面留在南京,以曹寅族人的身份和曹寅一起处理“民间访问团”的事。

    在船队出访准备阶段,又有几个老头托顾炎武的关系要插队。

    胤礽一看名单,人都傻了。

    黄宗羲,今年七十九岁。

    王夫之,今年七十岁。

    李颙,今年六十二岁。

    李柏,今年五十九岁。

    李因笃,今年五十七岁……

    好家伙,除了他老师唐甄,清初四大思想启蒙家全来了,著名的明遗民也来了。

    这几人要是在船上出了什么事,清初思想大家怕不是被一网打尽,说不准还有后世人阴谋论说大清朝廷故意害死这些人呢。

    胤礽顿感头疼。

    一个顾炎武老师他还能派人多照顾照顾,这一溜的重要老头,他要不要干脆陪着他们一起出航算了?

    这一溜德高望重的老头堵门,曹寅也头疼万分。

    “交由皇上定夺如何?”曹寅问道。

    胤礽木着脸把一封书信交给曹寅。

    曹寅先略过信纸开头肉麻的部分,然后看向信纸后半截。

    康熙说,去,赶紧让他们去,敲锣打鼓让他们去,并宣扬他们去了。

    这是明遗民开始认可我大清的证明!

    曹寅干笑:“皇上考虑的事与我等不同。”

    皇上只需要下命令。困难?那不是臣子该解决的事吗?

    胤礽叹气:“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出海,拒绝他们,我于心不忍。罢了。”

    胤礽问过顾炎武之后,顾炎武同意胤礽向这群老头透露身份。

    “把唐甄叫来。”顾炎武道,“他这个当老师的,此刻不来护着你,去大学和人吵什么架!他还记得他是太子师吗!”

    鉴于顾炎武和唐甄已经完全变成“死对头”,提起对方就是谩骂,胤礽这弟子夹在中间,只能苦笑,不敢说话。

    唐甄很快来到南京,第一件事就是和这群明遗民们吵了一架。

    他们倒不是因为前明和是否出仕的事吵。

    如今康熙有了明君的雏形,胤礽更是有了圣人太子的迹象。后世与唐甄、顾炎武并称启蒙思想四大家的黄宗羲和王夫之都有民贵君轻的思想,都盼着百姓好,自然对康熙和胤礽寄予厚望。

    他们有许多不满的地方,此刻都朝着自诩帝师和太子师的唐甄炮轰。

    论辩论,唐甄怕过谁?

    他连舌战百家都做过,还怕几个老儒?

    几番辩论之下,这些老儒虽仍旧对唐甄横眉竖眼,但说起康熙和太子,都在叹气他们的不容易。

    直到李因笃看到给唐甄添茶送水的胤礽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